在工业自动化领域,测量精度直接决定加工质量。光栅尺和磁栅尺作为两种主流位移传感器,常被用于数控机床、精密仪器等高精度场景。但究竟哪种技术更胜一筹?
光栅尺的精度优势
光栅尺采用光学干涉原理,通过玻璃或金属尺身上的刻线实现纳米级分辨率。其核心优势在于不受电磁干扰,在恒温环境下可实现±1μm/m的线性精度,特别适合高精密机床和半导体设备。
磁栅尺的适应性表现
磁栅尺基于磁电转换原理,磁性标尺与读取头的非接触式设计使其具备更强抗污染能力。虽然典型精度为±5μm/m,但胜在安装简便、耐油污振动,广泛应用于重型机械和恶劣工况。
环境因素对精度的影响
温度变化会显著影响光栅尺的玻璃基材热胀冷缩,而磁栅尺的金属基体稳定性更好。但磁栅尺易受强磁场干扰,在医疗影像设备等场景需谨慎选择。
成本与维护对比
光栅尺的单套价格通常比磁栅尺高30%-50%,且需要定期清洁光学元件。磁栅尺的密封结构降低了维护频率,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磁衰减问题。
应用场景选择建议
追求极限精度(如光刻机)必选光栅尺;若侧重性价比和耐用性(如注塑机),磁栅尺更合适。部分高端设备会采用双系统冗余设计,兼顾两种技术的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