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业锅炉、航空航天发动机等极端高温环境中,传统硅基传感器会因材料热失效而无法工作。耐高温传感器芯片的核心突破在于基础材料的创新——碳化硅(SiC)以其3.2eV的宽禁带特性,在800℃环境下仍保持电子稳定性,其热导率高达490W/mK,远超硅材料的150W/mK。
氮化铝陶瓷基板通过流延成型工艺制备,热膨胀系数与碳化硅芯片高度匹配(4.5×10⁻⁶/℃),避免了热循环导致的界面剥离问题。实验数据显示,采用AlN封装的结构在1000次热冲击测试后仍保持98.3%的可靠性。
金锗(Au-Ge)共晶焊料在400℃高温下形成气密性封装,其剪切强度达到32MPa,远超传统锡银焊料的8MPa。这种封装结构能有效阻隔高温氧化性气体对芯片电路的侵蚀。
通过分子束外延技术在碳化硅表面生长氮化镓异质结,使温度传感单元在保持精度的同时,将响应时间缩短至0.05秒。某型号航空发动机测试表明,该芯片在850℃燃气环境中连续工作2000小时误差仅±1.5℃。
当前研究聚焦于金刚石/碳化硅复合衬底,其热导率可达2200W/mK。采用激光烧结技术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(YSZ)涂层,正推动传感器工作温度向1200℃迈进,为超高温工业检测提供全新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