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爆位移传感器作为工业防爆领域的关键设备,其核心安全功能在于通过精密的结构设计阻断爆炸传播路径。这种设计不仅需要符合国际防爆标准(如GB3836.2和IEC60079-1),还必须确保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可靠运行。
隔爆外壳的设计原理基于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密封性。传感器外壳通常采用高强度铸铁或不锈钢制造,其厚度和结构经过精确计算,能够承受内部爆炸产生的压力而不变形或破裂。这种外壳通过物理隔离方式,将可能发生的内部爆炸控制在容器内部,防止火焰或高温气体外泄。
接合面间隙控制是阻断火焰传播的关键技术。外壳的盖板与主体之间的接合面设计为精密加工的平面或螺纹结构,其间隙长度和宽度严格遵循防爆标准(通常间隙宽度小于0.2mm,长度大于12.5mm)。当内部发生爆炸时,火焰通过狭窄间隙时会因热损失和湍流作用而熄灭,从而阻止爆炸向外传播。
紧固件和密封件的设计增强了结构完整性。传感器使用防松螺栓或特殊螺纹连接,确保外壳在爆炸压力下保持密闭。同时,电缆引入装置采用压紧螺母或浇封结构,防止爆炸通过电缆沟槽逸出。这些细节设计不仅提升了机械强度,还保证了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。
耐压强度和温度控制是验证隔爆性能的核心指标。传感器外壳需通过爆炸压力测试(通常承受1.5倍参考压力),并在设计时考虑内部元件的热管理。通过散热片或导热材料降低表面温度,避免达到可燃物的点燃温度,从而实现双重保护。
最后,隔爆结构需通过权威认证和实际工况验证。传感器在出厂前经过型式试验和环境测试,确保其在不同危险区域(如Zone1或Zone2)的安全性能。这种多层次的设计体系使隔爆位移传感器成为石油、化工等领域的可靠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