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造纸生产流程中,复卷机的卷径计算直接影响成品纸卷的质量与生产效率。旋转编码器作为核心测量元件,其应用效果直接决定了卷径数据的准确性。
1. 旋转编码器的选型标准
选择增量式或绝对值编码器需根据复卷机速度范围而定。高速复卷(>1000m/min)建议采用多圈绝对值编码器,其抗干扰能力更强;中低速场景可选用高分辨率增量式编码器(每转≥5000脉冲),兼顾成本与精度。
2. 机械安装的关键细节
编码器必须通过弹性联轴器与复卷机辊轴连接,避免径向/轴向负载导致的测量偏差。安装时需确保同心度误差<0.1mm,并加装防护罩防止纸屑和湿气侵入。某大型纸厂案例显示,规范安装可使测量误差降低至±0.3mm。
3. 卷径算法的动态补偿
采用"周长累加算法"时,需实时补偿材料厚度变化和机械打滑率。建议每卷纸启动时进行基准校准,并通过PLC编程加入速度-张力耦合修正系数。实践表明,动态补偿能使卷径计算精度提升40%以上。
4. 信号干扰的防护措施
编码器信号线需采用双绞屏蔽电缆单独敷设,与变频器动力电缆间距>30cm。在EMC环境恶劣的车间,应加装信号隔离放大器。某技术改造项目显示,加装磁环滤波器后脉冲丢失率从5%降至0.2%。
5. 周期性维护的必备项
每500工作小时需检查编码器轴承润滑状态,使用专用油脂补充。光学编码器需每季度清洁光栅盘,磁性编码器则应定期消磁。维护记录显示,定期保养可延长编码器使用寿命2-3倍。
通过优化上述环节,旋转编码器在复卷机应用中可实现±0.15%的卷径测量精度,显著减少材料浪费。某上市公司数据显示,系统优化后每年可节约原纸成本超80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