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冶金行业,连铸坯的定尺切割是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,切割精度直接影响后续加工效率和材料利用率。传统机械式测量存在误差大、响应慢等问题,而激光位移传感器凭借非接触、高精度特性成为主流解决方案。
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标定原理
标定的核心是通过已知标准长度与传感器输出信号建立映射关系。通常采用高精度标准块或移动平台作为基准,通过调整传感器内部参数使其输出值与实际物理量一致。需注意环境温度、震动等因素对标定结果的影响,建议在恒温实验室完成初始标定。
定尺切割场景下的标定步骤
1. 安装固定:将传感器垂直对准连铸坯表面,确保测量光路无遮挡;
2. 基准校准:使用标准厚度块(如20mm/50mm)进行零点校准;
3. 动态验证:模拟连铸坯移动状态,验证传感器在0.5-3m/s速度下的测量稳定性;
4. 温度补偿:根据生产线环境温度设置补偿系数,建议每8小时复检一次。
常见问题与优化建议
• 测量漂移:检查传感器冷却系统,避免激光器过热;
• 表面反光干扰:对于高亮金属表面,可调整传感器入射角度或加装偏振滤光片;
• 数据抖动:采用中值滤波算法处理信号,采样频率建议≥1kHz。
通过科学的标定流程,激光位移传感器可实现±0.1mm的重复测量精度,满足连铸坯±0.5mm的国标切割要求。定期维护标定记录(建议每周一次)能有效延长设备寿命,降低生产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