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石油、化工等高风险行业中,油罐液位计的防爆性能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。然而,许多用户对其可靠性存疑:这些设备是否真的能在易燃易爆环境中稳定工作?
防爆性能的核心标准
油罐液位计的防爆性能需符合国际标准(如ATEX、IECEx)或国家标准(如GB 3836)。这些标准对设备的密封性、材料耐腐蚀性及电气部件防护等级有严格规定。例如,隔爆型液位计需通过“壳体耐压测试”,确保内部火花不会引燃外部环境。
实际应用中的隐患
尽管通过认证,部分液位计仍因安装不当或维护缺失导致防爆失效。例如,密封圈老化、电缆入口未封堵等问题可能破坏防爆结构。某化工厂事故报告显示,60%的防爆设备故障源于长期未检修。
如何验证可靠性?
用户应关注三点:1)检查产品是否有权威机构颁发的防爆证书;2)定期进行防爆性能检测(如接地电阻测试);3)选择带“本安型”(ia/ib等级)设计的液位计,这类设备即使内部短路也不会产生足够引燃的能量。
行业案例对比
对比两家主流品牌:A品牌的液位计虽价格低廉,但防爆认证仅覆盖基础工况;B品牌通过“双重防爆设计”(隔爆+本安),在油气混合环境中连续5年零事故。这印证了“高规格防爆设计”的价值。
结论:油罐液位计的防爆性能并非绝对可靠,其安全性取决于认证等级、正确安装与持续维护。用户需结合自身工况,选择高于实际风险等级的防爆设备,并建立严格的巡检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