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业自动化领域,位移传感器的选型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与系统稳定性。当设备运行于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中时,普通传感器可能成为安全隐患。隔爆位移传感器通过特殊结构设计,能将内部可能产生的火花或高温隔绝在壳体内部,从而避免引燃外部危险介质。这类设备通常具有坚固的铸造外壳和经过认证的防爆接合面,其安全性能符合ATEX、IECEx等国际防爆标准要求。
如何识别爆炸性危险环境成为首要问题。根据国家标准GB3836.14和国际标准IEC60079-10,爆炸环境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:存在可燃性气体/粉尘、助燃氧气以及点火源。常见危险场所包括石油化工车间、煤矿井下、加油站、粉尘喷涂车间等。若设备运行区域被划分为Zone 1/Zone 2或Division 1/Division 2等级别,则必须选用隔爆型设备。
隔爆传感器的选型需重点关注认证标志。合格的隔爆产品应明确标注防爆等级(如Ex d IIC T6)、温度组别和设备保护级别(EPL)。同时需注意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必须低于现场可燃物的自燃温度,例如T6等级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85℃,适用于多数易燃化学品环境。
安装维护环节同样关键。隔爆传感器必须严格遵循规范进行布线,使用经过认证的防爆穿线管和密封接头。定期检查隔爆接合面是否完好、螺栓是否紧固,确保防爆性能不因腐蚀或机械损伤而失效。若设备外壳出现裂纹或接合面间隙超标,应立即停用并更换。
对于非危险区域(如普通机械加工车间或实验室),选用常规位移传感器即可满足需求。但若存在间歇性释放可燃物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爆炸条件的情况,建议进行危险区域分类评估。通过专业风险评估,可避免过度配置造成的成本浪费,同时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。